课程顾问

评论员文章精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美学意蕴(申论)

发布人:老吴公考2020.07.24阅读次数:6472

老吴公考导读:评论员文章是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非常好的资料。好的评论员文章不仅可以让考生储备丰富的、精彩的申论写作金句,同时对申论热点的剖析鞭辟入里,让考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老吴公考申论研究院特推出“精选评论员文章”栏目,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是精选评论员文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美学意蕴》!

中华民族是崇德尚美的民族。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内容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担当精神,贯穿了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这一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契合人民意愿体系完整严密、内容博大精深,汲取了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统筹学等学科的理论观点,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与中华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交相辉映,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孕育自然美。中国人向来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之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等古代优美诗句都是对自然之美的描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的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也包括了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就要求我们生态环境建设应统筹兼顾、系统推进。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我们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维护生物多样性,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只有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从而真正体现出生态文明蕴含的自然之美。

涵养人文美。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建设美丽中国就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符合美的规律,突出了自然美、生态美与家园归属感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美学追求和人文情怀的结合。新时代要求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要求在全社会确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

构建和谐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齐民要术》中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些观念都强调要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表达了我们的先人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认识。然而,长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中心论成为奉行法则,人类将自然与人对立起来,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遭到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促使人类开始反思,人类中心论逐步被重视生态整体性的观念所取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资源开发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单纯讲经济效益的,而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2015年,他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反对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味掠夺、征服的功利主义,强调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帮助生态系统达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和谐共生状态

彰显价值美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时时处处闪耀着价值的光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多年来快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努力实现全国行政村环境整治全覆盖,解决农村的垃圾、污水、厕所问题,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一系列有力举措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满足感。这充分显示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主体性,深刻体现了优美生态环境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彰显出绿色价值之美。

以上就是 老吴公考为大家精选的评论员文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美学意蕴》的完整内容,老吴公考网(www.932edu.com)希望这篇评论员文章对考生把握申论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语言表达能有所帮助。

更多精选评论员文章

请下载老吴公考APP

以下小伙伴发表了留言
0 / 140
评论加载中...
直播预告

直播预告

App下载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联系电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