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顾问

【老吴热点笔记】和“伪创新”说再见

发布人:老吴公考2018.08.09阅读次数:5819

1533510184922_939123.png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动、社会资本积极助力以及企业和创业者不懈坚持,我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活动日益频繁。不少企业将创新作为厚植发展基础的内生动力,一大批高科技产品、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成果脱颖而出,一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增添了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为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相伴而生的伪创新现象也日益引发关注。有的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请“写手”代写及购买所谓的“专利”,因其缺少技术含金量无法实现产业化,只能化身挂在墙上的各类证书,中看不中用;有些企业为了获取高技术企业资质和短期利益,搞“贴牌式创新”,买他人的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糊弄市场和消费者,企业自身也越来越空心化;还有的企业热衷“数据出效益,炒作占先机”,片面强调专利申请、创新项目申报数量,将所谓的技术创新包装成炒作噱头,依赖“申报专利—概念包装—资本市场获利”的发展路径。


伪创新短期内可能让一些企业获利,甚至可能取得“跨越式发展”,但它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取小利忘大义”,自欺欺人,人为吹大的“气球”终将会被戳破。


伪创新不但没有创造新的社会价值,还对创新环境造成了伤害——伪创新侵占了国家的创新扶持资金,拖累创新发展的步伐;浪费企业宝贵的资源,掩盖了企业的内虚;虚假的专利数量误导技术创新的决策,挫伤真正创新者的积极性;表面光鲜的所谓“创新产品”糊弄市场和消费者,降低了全社会的创新水平和质量。


伪创新这种“圈子里的游戏”早已为业内所共知,之所以滋生蔓延,源自专利评审程序不透明,创新扶持遴选机制缺乏第三方评估、科学性不足,创新扶持资金使用审查不严格,对伪创新中的造假行为惩罚不严厉,一些企业的发展理念跑偏、“取小利忘大义”思维作祟。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需要公平的环境。创新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剔除伪创新,关键要厘清创新的含义。目前,在一些新领域、新产业,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似是而非的新概念满天飞,某种程度上可谓鱼目混珠。其中,对明显不符合创新发展理念的伪创新、“挣快钱”行为,相关方面确实需要建立起必要的甄别机制,鼓励和扶持那些真正的创新,对“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创新则要毫不犹豫地揭穿。


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条件,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企业家、科学家等创新主体的稳定预期,各种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等。总之,不能给伪创新等浑水摸鱼者可乘之机,将更多人的才智吸引、调动、集中到发展的阳光大道上。

以下小伙伴发表了留言
0 / 140
评论加载中...
直播预告

直播预告

App下载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联系电话

TOP